|
本帖最后由 cffanny 于 2019-12-27 10:36 编辑
一、背景
个人在工作中碰到了波形弹簧绘制、装配、动画制作等问题,遂对该问题进行研究。由于刚开始学习该软件,对软件功能不熟悉,故波形弹簧的挠性化建模仍未达到个人预期,不知个人技术有限所致,还是软件不支持其他实现方式。该贴仅作抛砖引玉之用。
二、实现
实现波形弹簧挠性化的基础是实现普通弹簧挠性化。普通弹簧挠性化通过螺旋扫描实现,波形弹簧只需对螺旋扫描进行参数化,达到变截面效果,即可完成波形弹簧绘制。通过螺旋扫描实现的波形弹簧具备挠性化可能。
三、步骤
首先,用螺旋扫描完成波形弹簧绘制;
第二步,波形弹簧的绘制关键在于截面的绘制。先进入“创建或编辑扫描界面”,绘制截面;不要完成绘制,点击“工具”->“d=关系”进行相关设置。对公式进行讲解:sd2,sd3是截面长和宽,p是自定义参数,表示节距,挠性化会用到,sd4表示截面到扫描轨迹的距离,或者说,表示扫描截面相对轨迹的偏移量,由于波形弹簧是上下波动的,形状为正弦/余弦波,因此sd4应该是三角函数,自变量使用trajpar,trajpar取值范围(0,1),轨迹起点处,trajpar为0,轨迹终点处,trajpar=1。(p-sd2)/2表示振幅,要使波形弹簧不会分离,必须设置正确的振幅。7.5*360表示轨迹一共旋转了这么多的角度,7.5表示一共有7.5个完整波形,该数除以弹簧的圈数(此处为3)的结果(此处为2.5)必须是0.5的奇数倍,否则不能画出正确的波形弹簧模型。
第三步,“螺旋扫描”->"选项"->"沿着轨迹",选择“变量”,螺距设置为1.5,即总高的1/3,因为该弹簧的圈数定为3圈,所以螺距的设置一定要正确。圈数是绘图之初就应确定好的,所以螺距其实是根据圈数、总高确定的,不是随便设置的值。
第四步,通过“d=关系”使圈数在挠性化过程中不发生变化。和普通弹簧挠性化同理。
第五步,在装配图中进行挠性化。该模型的挠性化与普通弹簧挠性化的效果不同,因为振幅是由p确定的,而p这个值是自定义的值,虽然p表示pitch节距,但是由于p不能与pitch直接关联,所以需要手动对p值,以及节距进行修改,才能实现挠性化,距离变化后,波形弹簧的正确显示。
总之:该方法实现的波形弹簧挠性化,有助于快速修改模型状态,但是没有普通弹簧挠性化的变形方便。需要回到prt文件中对“节距”“弹簧高度”“d=关系”参数进行调整,总共需要修改3个参数。虽然稍微麻烦,但是至少不需要重新制图,稍微能省点时间。
波形弹簧挠性化.zip
(165.63 KB, 下载次数: 203)
波形弹簧绘制的部分细节可能没有完全讲清,可能导致绘制不出正确波形弹簧。太懒了,就这样吧。
如果大家有其他的波形弹簧挠性化方案,望不吝赐教。 |
评分
-
查看全部评分
|